注意打藥時的溫度
無論是植物還是昆蟲或病菌,20~30℃,尤其是25℃,是其最合適的活動溫度,此時打藥,對處于活躍期的病蟲草會更有效,對作物更安全。夏天高溫季節,打藥時間應該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以后。
注意打藥時的濕度
藥液從沉積到展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其中空氣濕度的影響較大?諝鉂穸刃,藥滴里的水分會快速蒸發到空氣中,甚至等不到藥液鋪展在空氣濕度過大,沉積在植株表面上的藥液,尤其是大霧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,并二次受重力影響植株下部沉積,也會產生藥害。
一天中的打藥時間需要遵循兩個原則:一是空氣濕度略顯干燥;二是打藥后藥液在日落前能夠在靶標表面形成干涸的藥膜。切忌露水未干時噴藥。
藥劑選擇及濃度
要根據苗木病蟲害的種類和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,不要亂配藥。按稀釋倍數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藥劑以后,還要計算每畝地需要幾桶水、噴灑行進速度等細節。合理的舉措是選擇噴霧性能更好的器械,或者按產品說明書兌藥,仔細噴灑。盛夏高溫季,切忌噴藥兌水較少,藥液濃度過高。
噴灑距離和霧滴大小
根據防治對象及其所處的空間環境,選擇合適的噴霧器械和噴頭:在相對密閉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虱、蚜蟲等微小的害蟲時可以選擇煙霧機;在露地防治這些病蟲害的時候就得選擇霧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噴頭。
一般來說,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的噴頭要和靶標保持在30-50公分的距離,機動噴霧機則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離,根據噴霧器及其噴頭的性能,擺動噴頭讓藥霧飄落在靶標上,藥效會更好。
做好個人防護
夏季噴藥時為圖涼快,部分園林養護人員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,這樣做極易導致皮膚吸收農藥而中毒。
針對以上問題,建議夏季噴藥,一是應當選擇陰天或晴天上午8~10時(露水干后)、下午5~7時(日落前后),趁害蟲活動旺盛時噴藥;二是應當適當加大兌水量,保證每畝藥劑用量在45公斤以上;三是噴藥時必須穿上防護服、戴上口罩,噴藥后及時進行全身清洗,以防農藥中毒。